跳至主要內容

【轉載】 陳伯祥先生談陳氏太極拳小架傳承




 陳伯祥是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世,在同齡人中輩份較高,跟陳照丕、陳照奎是同齡人,比“四大金剛”中的陳小旺、陳正雷高一輩。


1944年3月,陳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陝西逃荒的路上,三、四歲才回到陳家溝。陳伯祥自幼性格安靜,不太喜歡學拳,後來,是由陳克忠先生選中才身不由己開始學拳的。


1958年陳照丕回鄉後,與族中老人商議,讓族中子弟分別學陳式太極拳的大架和小架。學大架的跟陳照丕,學小架的挑了陳伯祥、陳俊凌、陳啟亮跟著陳克忠學。


五十多年前,整個村子就他們兩人傳拳。陳伯祥老師說:「我老師跟我同輩,他從來沒讓我叫過他師父」。


陳克忠是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1849—1929)晚年所教的愛徒,與陳鑫老先生隔了一代。陳克忠弟兄8個,都是跟著陳鑫老先生學的拳頭。


陳鑫家跟他家住得很近,就幾十公尺。老爺子沒子女,年紀大了,一日三餐保證不了,捧著金碗要飯。陳克忠的爺爺對陳鑫說,你的生活我負責,你負責幫我把後輩們的拳教好就行了。陳克忠是老三,在兄弟中間學得最好。


陳氏是大家族,逐漸分出四大院、八小院。陳克忠家是八小院之一。


陳鑫一生清貧,留下了一部公認的武術經典《陳氏太極拳圖說》。


再上溯,就到了陳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與陳有本。說是從陳長興傳大架、陳有本傳小架,但陳有本還教過陳長興的兒子陳耕耘,那時還沒分那麼清。


這拳以前是叫大圈、小圈,理論一樣,練習方法基本上也一樣,有些動作略有差異。


陳長興住村東南角,陳有本住西北角,他倆教的架,陳伯祥老師小時候都叫南頭架、北頭架。


大架、小架的說法,是1950年代後,顧留馨第一次在《陳氏太極拳》一書中提出來的。


「文革」到來的時候,陳克忠挨了整。 「陳家溝是老村子,有名氣,大家族,受忌諱,怕你聚眾鬧事。還會太極拳,會武術,更忌諱」。


1966年,陳克忠去世。說是病死,但那個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又教拳,有些人想學又不教,「裡面有些怨,有人就收拾他,往死裡整,白天強迫他義務勞動,晚上戴著高帽遊街、鬥爭”,他都那個年紀了,受不了,最後就離世了。


傳統在不斷更新。昔日只在家族內部流傳的絕藝,經陳長興、陳清平傳給楊露禪與武禹襄,兩百多年間,演化成陳、楊、吳、武、孫、趙堡架、忽雷架等主要流派。


陳伯祥老師安貧樂道,很尊敬他的老師陳克忠先生,並且非常推崇陳鑫老先生,傳授授業也如其先師一樣正直嚴謹。早年他常去開封、淮陰教拳,都是義務授拳。


每到一個地方授拳前,他總會與學生們約法三章,第一、不能沒有不敬之心,不能做壞人幹壞事,第二,不能仗拳欺負他人、不能招搖撞騙,第三、不能拿拳做生意一樣賣錢,謀取不義之財。


(根據陳伯祥老師的訪談整理)


轉載自:http://www.jijitaiji.com/xueyuanjieshao/changjianwenti/20210109/431.html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陳式太極拳56式競賽套路 -  拳譜

  爲了適應國際、國內武術交流比賽的需要,1989年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織了「陳、楊、吳、孫」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編寫小組,成員有:張文廣(北京體育學院武術教授)、張山(中國武術協會祕書長、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辦公室副主任、訓練競賽部主任)、門惠豐(北京體育大學武術教授)、李秉慈(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闞桂香(北京體育大學武術教授)、計月娥(原江蘇省武術隊運動員)。另外組織了技術審核組進行審核,成員有:蔡龍雲、李天驥、張繼修、楊振鐸、孫劍雲、周元龍、夏柏華、吳彬、邵善康、李德印、馮志強、陳小旺、張永安、曾乃梁、李承祥、馮如龍。根據傳統性、科學性、競賽性的原則,四個太極拳競賽套路編寫後,由中國武術研究院審定公布。56式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是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之一,闞桂香(田秀臣弟子)是主創人之一。   創編56式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目的,是實現陳式太極拳規範化、定量化和標準化,使之適應表演和競賽的需要,便於規範和掌握評定標準。整個套路有56動作組成,套路演練時間限制在5分鐘以內,符合太極拳競賽的規定和要求。   56式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結構,是以陳式二路新架炮捶爲主,吸收陳式太極拳一路一些代表性、有特色的動作組合創編而成的。形成舒展圓活,松活彈抖、氣勢奔放的風格特點。    56式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動作規範、結構嚴謹、內容充實、風格突出、布局合理,同時又增加了技術難度和左右動作的平衡,能夠全面均衡的鍛鍊身體。同時由於其動作數量、組別、時間等均符合競賽規則的要求,因而適用於國內外各種比賽表演活動。  拳譜 第一組 1.起勢  (分腳開立) 2.右金剛搗碓  (1.轉腰擺手 2.轉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虛步撩掌 6.震腳砸拳) 3.攬扎衣  (1.轉腰托拳 2.轉腰分掌 3.提腳擦步合臂 4.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閉  (1.轉腕旋掌 2.下捋前擠 3.左刁右托 4.虛步按掌) 5.左單鞭  (1.左推右提 2.提腳擦步 3.轉腰托掌 4.馬步立掌) 6.搬攔捶  (1.轉腰擺拳 2.馬步橫打 3.轉腰翻拳 4.馬步橫擊) 7.護心捶  (1.轉腰塞拳 2.跳轉龍擺 3.馬步棚打) 8.白鶴亮翅  (1.擦步插掌 2.虛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轉腰繞臂 2.踏腳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腳合手 2.收

何謂拗步及順步

  在太極拳動作中,如果下肢的前腳,是配合上肢的另一側手部動作為主要用途,這就稱為拗步。如“斜行拗步”,步型為左弓步,而右手向前推按為上肢的主要動作,左腳與右手相反側配合,對這個式子來說,這個弓步就是拗步。 如果一個式子,上肢與下肢的主要動作都在同一側,該步型就稱為順步。如“右野馬分鬃”,右腿弓步,配合右臂向前伸展作右分靠勢,同一右側的上、下肢體構成了該“野馬分鬃”式子的動作,這個弓步就是順步。 陳鑫 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對“斜行拗步”有以下的描述: 斜行者  …左二步,右一步,連三步,斜而行也 拗步者  …左足西南,右足東北,右手西北,左手東南,手與足扭一勢,左右手足不同方… 陳鑫這裏非常具體的表明手、腳之方位,尤其重點說出手、足扭一勢,左右手與左右足是落在不同方向,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拗步必然會造成扭腰跨,或者可以理解成,跨與肩的方向剛好扭成十字交叉。

陳式太極拳四十八式 – 拳譜

  這套48式為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馮志強大師所編,後來他創立了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這套拳亦有稱為混元48式。 (第一段) 1、預備起勢 2、金剛搗碓 3、懶扎衣 4、六封四閉 5、單鞭 6、白鶴亮翅 7、斜行拗步 8、提收 9、前鏜拗步 10、掩手肱捶 (第二段) 11、披身捶 12、背折靠 13、青龍出水 14、雙推手 15、三換掌 16、肘底捶 17、倒捲肱 18、退步壓肘 19、中盤 20、閃通背 (第三段) 21、擊地捶 22、翻身二起腳 23、獸頭式 24、旋風腳 25、右蹬腳 26、小擒打 27、抱頭推山 28、前後招 29、雙震腳 30、玉女穿梭 31、穿心肘 (第四段) 32、擺腳跌叉 33、金雞獨立 34、十字擺蓮 35、指襠捶 36、野馬分鬃 37、雲手 38、高探馬 (第五段) 39、左右擦腳 40、左蹬腳 41、連珠炮 42、白猿獻果 43、雀地龍 44、上步七星 45、退步跨虎 46、煞腰壓肘 47、當頭炮 48、收式 馮志強 陳式太極拳精練四十八式 馮志強 陳式太極拳精練四十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