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界公認的一種練習方法。事實上,它應該是武術的一種練習方法,只不過是在太極拳界得到公認,其它拳種不一定同意此觀點。 但即使是在太極拳界有此公認,並不是大家都明白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麼講。所以,鮮有人從中受益。若有人從中受益,可以說,他就已經懂拳,入拳了。 此話怎講? 因為我們從視頻的表演中看到許多僵勁,也出來講這是太極拳,這說明有些已經尊為很高級別的大師了,可能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現在讓我們來試著解讀。 “用意不用力”這句話,是一句經驗談,尤其適合於初學者。為什麼用意不用力,是因為我們練太極拳是練內勁,內勁就是“力生於跟,……形於手指”。這就是一個整勁、輕勁、靈勁、柔勁。這樣看,從腳底發出的力經過身體的傳導,達於手指。但身體各個肢體間配合有時並不適度,有時鬆弛,有時緊張,而我們所要求的是適度的鬆緊,即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太緊就是僵,太鬆就是懈,也回歸到了僵字上。 內勁的傳導是有軌道的,但這個軌道是無形的,但在人的運動中是可以看到的。就練拳的人自己而言,符合了運動規律,就是有了內勁,別人看起來就是身手敏捷,否則就是相反的方面。 這個軌道看不見,摸不到,但自己運動時可以感知得到,別人可以看得到。 但這個軌道又是很脆弱的,它沒有鐵路鋼軌那麼堅硬,所以人們在傳遞勁路時很容易“出軌”,這就是斷勁,僵勁。這就是為什麼太極拳要求初入門的人一定要用意不用力,就是提醒人們要小心,在運動時,在傳導力時不要脫離了軌道。 慢慢地練熟了,慢慢地把內勁與外勁分清了,把軌道摸清楚了,就是入門級了。以後再練拳就要“既用意也要用力”了。 我們講過,功夫有兩個方面,一是功夫的體力方面,二是功夫的功力方面,也就是我們稱之為內勁的一面。 “用意不用力”是找內勁,練內勁,學內勁。一旦找到內勁,就必須在內勁的軌道上用力,在內勁的軌道上增長體力。 所對於練太極拳的人來說,“用意不用力”是入門級,而“既用意又用力”則上提高級。太極拳史上郝為真是赫赫有名的,人們也知道他每天用大鐵管子作為扎槍練功。用大鐵管顯然沒有力氣是不行的,而每天用鐵管練拳不長體力也是不可能的。然而郝為真自己在論述練拳的概念時卻是在講輕。聽他講的人一定要分清楚他是在講入門還是在講提高。結合我們在上面的分析,太極拳的練家一定要明白,“用意不用力”僅僅是早期入門時的階段,入了門之後一定要用力,否則你的功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