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祥全 來源:《搏擊.武術科學》2013年第04期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2010年,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專家經研究後盛讚太極拳幾乎沒有任何缺點、沒有任何副作用,是一項完美無缺的健身運動,或考慮在全國大範圍推廣,有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5億人在練習太極拳,為此,有人甚至認為太極拳有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趨勢”。 太極拳的初創者 陳王廷 共創編了一至五路十二勢, 炮捶 和長拳十個套路,五傳至 陳長興 、陳有本時, 陳家溝 開始由博返約,將 十三勢 一至五路合為陳式太極拳一路,炮捶成為 陳式太極拳 二路,而長拳則已很少人練習,並終成“廣陵散”,其是可惜,上個世紀80年代“武術挖掘整理”時,在山西省洪洞縣發現的傳統武術流派“ 洪洞通背拳 ”,為我們尋找失傳的太極長拳提供了可能。該拳法的最早傳承人是 郭永福 ,其演練風格強調“纏法”。通過對比洪洞通背拳的《拳經總論》和陳式太極拳的《拳經總歌》以及兩拳的“拳譜”本文發現兩者間存有高度的相似性。另外考慮到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極有可能就是陳家溝與陳長興、陳有本同輩的陳有孚,據此本文斷定洪洞通背拳就是失傳已久的太極長拳, 1 “長拳”的由來及其基本意蘊 依據現有文獻來看,長拳之名較早與 宋太祖 相連,是為 太祖長拳 ,這在明代 唐順之 的《武編》、何良臣的《陣記》以及 戚繼光 的《紀效新書》中均有記載: 太祖長拳,多用腿(武編·拳)。 太祖長拳,山東專習,江南亦多習之(武編·拳)。 宋太祖之三十六勢長拳(陣記·技用)。 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 明末清初,陳王廷在“戚繼光32勢拳法”直接影響和太祖長拳的間接影響下創編了“陳式太極拳”體系,其徒手套路共七套,“太極長拳”正是其中之一。 “長拳”與“ 短拳 ”相對,清人 王宗岳 在《太極拳釋名》時認為:“長拳者,如 長江 大海,滔滔不絕也。”民國時期,候敬輿、吳志清與異軍認為:“編拳譜與作文同。文章必有起承轉合,始成篇法,又必集字以成句,集句以成章,國術亦然,如大小 洪拳 、 查拳 、六合、太極等,均係成套成路之拳,似文章之整篇;又如 彈腿 、形意等,似文章集字集句之意義。所以長拳煉章法,短拳習應用。而且長拳每依局勢行拳,假設四方八面,儼若有敵襲擊窺隙之勢,據情演成一套之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