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電子郵件
- 其他應用程式
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在「太極拳卷一」的開篇中,以極仔細的綱領提出「學拳須知」九點,將習武的根基之道前置,足見其對拳術傳承中「德禮為先」的重視。這九點須知並非直接講授招式技法,而是先為學拳者立下心性準則,其強調的便是「學拳之前,當懷謙遜恭敬之心」——這份謙遜,是對太極拳千年傳承脈絡的敬畏,是對授業恩師經驗智慧的尊重;這份恭敬,既是對拳術本身「以柔克剛、陰陽相濟」哲理的敬畏,亦是對自身習武初心的堅守,不存浮躁功利之念,方能沉下心體悟拳理精髓。 這理念,恰與傳統武術中「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在陳鑫看來,太極拳絕非單純的拳腳功夫,而是「術」與「道」的結合:「禮」是習武過程中的行為準則,如拜師之儀、習練時的姿態、與同儕切磋的分寸,皆在「禮」的範疇內;「德」則是更深層的心性修養,謙遜恭敬便是「德」的起點,若失卻這份心性,即便招式練得再嫻熟,也難觸達太極拳「修身養性、內外兼修」的本質,更遑論將拳術的精髓傳承下去。這種將「德禮」置於「技藝」之前的主張,不僅為學拳者劃定了入門的心境門檻,更奠定了陳氏太極拳「德術兼備」的傳承基調,讓拳術的學習從一開始便脫離了「蠻力之術」的局限,成為哲學涵養的人格、體悟周易哲學的人格魅力。 「太極拳卷一」 學拳須知 ⼀、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如何能學藝。 ⼆、學太極拳,不可狂,狂則⽣事。不但⼿不可狂,即⾔亦不可狂。外⾯形跡必帶儒雅風氣,不然狂於外必失於中。 三、學太極拳,不可滿,滿則招損。俗語雲:天外還有天。能謙則虛心受教,⼈誰不樂告之以善哉︖積眾善以為善,善斯⼤矣。 四、學太極拳,著著當細心揣摩。⼀著不揣摩,則此勢機致情理終於茫昧。即承上肩下,尤當留心,此處不留心則來脈不真,轉關亦不靈動。⼀著⾃為⼀著,不能⾃始至終⼀氣貫通矣。不能—氣貫通則於太和元氣終難問津。 五、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學拳⾃然容易。 六、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已。吾身中⽩有本然之陰陽開合,非教者所能增損也。復其本然,教者即⽌(教者教以規矩,即⼤中至正之理)。 七、太極拳雖無⼤⽤處,然當今之世列強爭雄,若無武藝何以保存!惟取是書演⽽習之,於陸軍步伐⽌齊之法,不無⼩補。我國苟⼈⼈演習,或遇交⼿仗,敵雖強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國體之⼀道也。有心者,匆以芻蕘之⾔棄。 八、學太極拳,不可借以為盜竊搶奪之資。如...